20世纪60年代,英国黑市突然涌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珍宝。这件珍宝并非外来品,而是我国流失已久的文物——九龙玉杯。令人瞠目结舌的是,这件玉杯最终以六千万英镑的天价被一位私人收藏家收入囊中。而这件珍品为何会出现在遥远的英伦,令人百思不得其解。因为它与康熙皇帝的棺椁一同埋藏在地下多年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在时隔如此长久后再次浮出水面呢?
1928年,孙殿英以“演习”为名,炸开了慈禧太后的陵墓,随后,他率领手下盗掘了慈禧的陵寝,夺走了无数珍贵宝物。从此,他被人们冠上了“东陵大盗”的称号,成为民间口碑中的盗墓巨头。那时,孙殿英被认为是当时最为骇人听闻的盗墓贼。然而,世人未曾想到,另有一位比孙殿英更为狡猾、狠毒的盗墓者,他便是王绍义。
展开剩余84%王绍义早在孙殿英盗掘慈禧陵寝之时,就在一旁暗中观察,待孙离开之后,便着手盯上了清东陵的157座皇墓,开始了他自己疯狂的盗墓生涯。相比孙殿英的作风,王绍义手段更加高效,竟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。此人究竟有何能耐,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施如此庞大的盗墓行动?
王绍义,1890年出生于河北承德的一个贫苦小村。承德,作为清代皇帝常常前往的度假之地,承载着无数皇室文物。而王绍义的家,离享有盛名的清东陵仅仅60公里。自幼,他便听闻东陵中藏有诸如翡翠白菜、玉石西瓜、九龙玉杯等稀世珍宝,心中对这些宝物充满了贪婪的欲望。渐渐地,他的心思从收藏文物转变为一心想要掠夺这些珍宝。王绍义的心思越发不轨,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,最终成了一个土匪头目,与马福田等人四处作乱,掠夺了大量财富。
尽管王绍义的匪生过得潇洒,内心却始终放不下清东陵的宝藏。当时,北伐战争爆发,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了抵御国民革命军的进攻,开始收编大量的土匪恶霸,包括王绍义和马福田等人。王绍义的土匪队伍被张作霖收编,接到命令,在河北一带抵抗革命军。在那段时间里,王绍义的心中始终记挂着清东陵,等待着机会,最终,他的机会终于来了。
张作霖常以“给钱就办事”的方式收买手下,许多土匪为了金钱和权利心甘情愿效命。王绍义也趁机向马福田提出,带领队伍去盗掘清东陵。然而,正当王绍义憧憬着发财的未来时,孙殿英却悄然出现。此时,孙殿英已经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的军长,他接到命令,旨在扫荡这片土匪窝。孙殿英不仅要消灭王绍义等人的队伍,还对清东陵虎视眈眈,生怕有人提前插手。
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,马福田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,马福田本人也丧命。孙殿英随后驻扎在清东陵附近,眼见清东陵的珍宝被窥视,心中也开始盘算起如何独吞这些宝藏。于是,他借着军演的名义,炸开了慈禧与乾隆的陵墓,并将其中的珍宝洗劫一空。然而,孙殿英的贪婪也招来了满腔愤怒的民众与溥仪的控诉,但他依然通过行贿手段顺利逃脱了惩罚。
在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,王绍义一直在一旁暗中观察。看到孙殿英无视法律与道德的行为后,王绍义的心中更加贪婪,决定亲自行动。为了不被察觉,他先是以一名弹棉花的手艺人身份潜伏在清东陵周边。王绍义深知,清东陵内埋藏着无数的宝藏,而守陵人则是唯一知道其中秘密的人。于是,他利用自己的手段与守陵人建立了关系,渐渐摸清了清东陵的结构与布局。
然而,王绍义还不满足于此,他想方设法集结了更多人马,包括昔日的同伙张尽忠。张尽忠曾是王绍义的匪友,后来投身八路军,成为了一个名声显赫的官员。无论如何,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,张尽忠最终沦陷,加入了王绍义的盗墓计划。为了扩大盗墓队伍,张尽忠还动员了当地一些村民,大家纷纷在王绍义的指挥下,开始了疯狂的盗掘。
王绍义在多次作案后,终于来到了康熙的陵墓。他与他的团队不顾一切地打开康熙的棺椁,肆意将康熙的遗体扔在地上。对于他们来说,金银珠宝才是最重要的,而康熙的遗体不过是碍事的存在。这样的暴行不仅让人痛心,也给文物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。
王绍义与他的同伙们彻底掠夺了清东陵157座墓葬,几乎洗劫了所有的珍贵文物。要知道,清东陵一共才161座陵墓,除去孙殿英早已盗掘的慈禧与裕陵,几乎没有一座能幸免。然而,王绍义等人并不在乎自己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的深重损失,眼前的财富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。
最终,王绍义的罪行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。1946年,王绍义、张尽忠等人被逐一捕获,除了王绍义和张尽忠之外,其他主犯被当场枪决。张尽忠也在囚禁中病死,而王绍义最终被捕,在解放战争结束后迎来了自己的终结。
当王绍义被捕时,警方在他的住所并未发现任何文物,他自己交代,大多数文物已经被卖掉。可悲的是,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多流失海外,其中包括那件价值连城的九龙玉杯。如今,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望,王绍义、孙殿英等人的罪行无疑是对国家与文化的极大亵渎,他们的行为注定成为后人唾弃的对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