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信:从军功新星到灭楚败将的传奇人生
提起李信,很多人会联想到西汉名将李广。其实李信是李广的先祖,更是陇西李氏家族走向辉煌的关键人物。虽然史书对他的记载不多,但从其祖父李崇曾任陇西太守、父亲担任南郡太守来看,这位未来名将很可能就出生在陇西这片土地上。
与祖辈选择文官道路不同,李信毅然投身军旅。《史记》记载他年少壮勇,正赶上秦国推行军功爵制的大好时机。在战场上勇猛的表现,让他很快崭露头角,与蒙恬、王贲等名将齐名,成为秦始皇最看重的年轻将领。
展开剩余73%李信的成名之战发生在秦王政十九年。当时秦国发动灭赵之战,王翦率主力从南面进攻邯郸,李信则率奇兵从云中出击,形成南北夹击之势。这一战打得干净利落,赵王迁被俘,赵国宣告灭亡。次年,在荆轲刺秦事件后,李信又随王翦伐燕。他率先突破易水防线,大败燕太子丹的军队。当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时,李信亲率轻骑追击,最终迫使燕王喜献上太子丹的首级请罪。秦始皇龙颜大悦,称赞李信贤勇——这个贤字,在当时是值得信赖的意思。
接连立下大功,李信在军中的威望迅速攀升,甚至盖过了蒙恬、王贲等将门之后,俨然成为老将王翦的接班人。秦始皇也认为,李信的勇猛更胜王翦,若给予机会,成就可能更高。因此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准备伐楚时,秦始皇动了让李信取代王翦的念头。
当秦始皇询问灭楚需要多少兵力时,王翦坚持要六十万大军,而李信自信满满地说二十万足矣。这一对比让秦始皇更加欣赏李信的胆识,当即决定由他挂帅,蒙恬为副将。
战事初期确实顺风顺水。李信率军连克平舆、鄢陵,蒙恬也拿下寝丘。两军会师父城后,正准备向楚国都城寿春发起总攻。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,后方郢陈突然发生叛乱——秦国相邦昌平君(楚考烈王之子)竟率领当地楚人反秦。这个意外彻底打乱了李信的计划。
面对后方补给线被切断的危局,李信决定回师平叛。这个决策本身没错,但他低估了楚将项燕(项羽祖父)的军事才能。在回军途中,项燕率楚军突袭,连杀秦军七位都尉。李信大败,灭楚计划功亏一篑。
这次惨败让秦始皇不得不重新启用王翦。老将出马果然不同,他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,最终在蕲县大破楚军,斩杀项燕,完成了灭楚大业。
令人意外的是,李信虽遭此大败,却并未被秦始皇彻底弃用。三年后,他再度出山,协助王贲先后灭燕、灭齐,为秦统一天下立下最后战功。关于他的结局,史书语焉不详,民间传说他被封为陇西侯,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。从秦始皇始终给予他机会来看,这位帝王对李信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